#欸?沒有牙齒怎麼吃蟲的?(下)
2025-03-23#認識植物的拾光
#欸?沒有牙齒怎麼吃蟲的?
今天來介紹第 ➂ 種!
第 ➂ 種設陷觸發機關式,有分成閉合型及吸附型!
🌱閉合型代表植物:捕蠅草、貉藻。
以捕蠅草為例子🌰!
捕蠅草有特化為貝殼狀的捕蟲葉!捕獵過程會分成以下步驟:
1️⃣引誘獵物:捕蠅草的葉片邊緣具有蜜腺,會分泌蜜汁吸引昆蟲靠近。
2️⃣感知觸碰:葉片內側有感覺毛,當昆蟲進入葉片並連續兩次碰觸到這些感覺毛時,捕蠅草會啟動捕捉機制,連續兩次是為了避免雨水或風等誤觸喔!
3️⃣葉片閉合:感覺毛被觸發後,捕蠅草葉片內的細胞會發生水分變化,導致內外壓力差異,使葉片快速閉合,將獵物困住。
4️⃣消化與吸收:葉片閉合後,內側的腺體會分泌消化液,將昆蟲的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等可吸收的養分,供植物生長所需。
5️⃣重新開啟:消化過程完成後,葉片會再次打開,剩下不可消化的昆蟲外殼則被風吹走或雨水沖刷掉。
需要注意的是,每片葉子大約只能捕捉3到4次獵物,之後就會漸漸枯萎了。
🌱吸附型代表植物:狸藻屬
狸藻屬擁有最複雜也最特殊的捕蟲結構喔!
大部分的狸藻屬利用捕蟲袋捕捉獵物,會分成以下步驟:
1️⃣關閉捕蟲袋:捕蟲袋內的腺體會先將水排出,使捕蟲袋呈現負壓而閉合。
2️⃣捕蟲袋撐大:袋口前有觸發毛,當獵物靠近不小心觸動觸發毛時,就會馬上牽動捕蟲袋撐大。但這跟捕蠅草的機制不太一樣,觸碰觸發毛比較像是破壞捕蟲袋保持負壓的平衡,所以才會牽動捕蟲袋撐大喔!
3️⃣吸入獵物:因為袋內壓力比袋外小很多,在撐大的過程會將水及袋口前的獵物吸入,這個反應的速度大約1/50秒,比毛氈苔及捕蠅草快很多!
4️⃣重新關閉捕蟲袋:大約15至45分鐘就可使捕蟲袋重整喔!
怎麼吃蟲系列介紹完畢!大家覺得哪種機制特別有趣、新奇呢?歡迎留言討論喔!
#拾光瓶帶你認識植物 #食蟲植物 #捕蠅草 #貉藻 #狸藻屬 #拾光瓶 #TimeAndFlow